河蟹也叫"螃蟹"和"毛蟹",頭胸甲呈方圓形,質地堅硬。身體前端長著一對眼,側面具有兩對十分堅銳的蟹齒。河蟹的肉質鮮嫩,是深受人們喜愛的一味食品。今天筆者分享一些河蟹生長期的管理技術要點。

養(yǎng)蟹 


1.重視蛻殼管理。在河蟹第一次蛻殼前應注意淺水養(yǎng)殖、增強光照、提高水溫,并及早開食,以投喂小雜魚或優(yōu)質顆粒飼料為主,確保河蟹第一次蛻殼順暢。蟹池外用藥潑灑、施肥應避開河蟹蛻殼相對集中期,同時掌握河蟹蛻殼規(guī)律,預測下一次蛻殼高峰期。蟹池消毒應在蛻殼高峰期前1周換水后進行,如金水產養(yǎng)殖解毒靈對季銨鹽、重金屬、有機磷、燃料、菊酯類、抗生素等使用后的降解及解毒具有顯著作用。蛻殼高峰期內應減少投餌量,注意保持環(huán)境相對安靜。  
    
  2.控制蟹池青苔。前期適當肥水,保持蟹池有一定的肥度,透明度為30~40厘米水深,減弱青苔生長必需的光照,改在清明前后一次投螺為兩次投螺。在青苔萌發(fā)初期可用硫酸銅、青苔凈等藥物控制,但要注意殺青苔藥物可影響水草生長,用藥后第二天要及時加水。對面積小的池塘,最好在青苔生長期進行人工撈除。  

  3.保持適度水草。水草不僅可為河蟹提供天然飼料,而且能調節(jié)水溫,提供隱蔽場所,吸收水體中的氮、磷和重金屬,防止水體富營養(yǎng)化,控制水體污染。蟹池種草要多樣化,以沉水植物(伊樂藻、苦草等)為主,漂浮植物(水花生、空心菜、青萍等)為輔,并有少量挺水植物(篙草、蘆葦等)。水草在蟹池中分布要有疏有密,水草覆蓋率在河蟹生長期應保持在60%~70%。  

  4.適時投放螺螄。人工投放螺螄既為河蟹提供優(yōu)質的天然動物蛋白源,又能凈化底層水體水質。第一次投螺時間要早,一般在清明前每畝投放活螺螄15~200公斤,以利于螺螄早適應池塘環(huán)境,產出幼螺供幼蟹早期攝食。6~8月再補投1次,每畝投放150~250公斤,兩次投放能防止因一次性投放量大,造成前期水質清瘦、青苔大量繁殖而影響河蟹生長。  

  5.合理投喂飼料。根據各階段河蟹營養(yǎng)需求合理搭配,要求前后精、中間青、葷素搭配、青精結合。動植物性餌料比:6月中旬前為60∶40,6月下旬至8月中旬為45∶55,8月下旬至10月中句為65∶35。投喂配合飼料時應在飼料中添加酶制劑,增加外源性酶輔助消化。相應增加投喂點,以傍晚投喂為主,使飼料能及時被河蟹覓食,溶失浪費小,污染相對減少,有利于水質管理和疾病預防。  

  6.增加蟹池溶氧。蟹池要保待合理的水深,有條件的要安裝底部微管增氧設施;前期經常逐步加注新水,6~9月應增加進水量和換水次數(晴天下午1~4時,陰雨天凌晨注水),形成一定時間內水體微流,保持水質清新;在梅雨季節(jié)或高溫季節(jié),除常規(guī)進水增氧外,根據水質變化及時投施化學增氧劑(粒粒氧、底改等,一般在傍晚時使用)。  

  7.注意調節(jié)水質、水體透明度。在5月底前宜保持在30~40厘米水深,之后保持在50厘米以上。7~8月,每7~10天換水1次,每次換水30厘米深;9~10月,每周換水1次,每次換水1/3。同時注意調節(jié)水體pH值。  

養(yǎng)蟹


如金枯草芽孢桿菌,可以迅速改善水質,轉化水中多余養(yǎng)分合成維生素、酶蛋白、糖等益生物質,促進蝦蟹生長,提高青蟹品質。并且在養(yǎng)殖水體大量繁殖時分泌多種高活力酶類,可把水體中的蛋白質,脂肪,淀粉等有機物分解吸收,具有減輕水體富營養(yǎng)化和清除淤泥的作用。

   

想了解更多技術資訊嗎?想掌握最新一手種養(yǎng)政策嗎?關注如金微信號吧!

想獲得絕密如金產品資料嗎?馬上拿起手中電話撥打熱線電話吧!

免費熱線電話:400-606-5868

掃一掃,掃出更多驚喜!

訂閱號.jpg